西安软件测试培训课程—本章节我们主要讲解“确定软件测试数据”,软件测试设计的第三步是确定测试数据,在设计基础测试用例时,其实就可能会包含一些测试数据,但这可能还不够全面,需要再分析测试数据变化的情况(如边界值),为这些变化的测试数据设计相应的测试用例。
1、 M(Mode)
针对单个功能完成基础测试用例设计后,需要分析测试数据的情况,然后为每个测试数据设计具体的可执行的用例。
如163 邮箱注册的功能,以第一个基础用例为例对其设计测试数据,见表7-10。
表7-10 确定测试数据
2、F(Function)
关于功能与功能之间关系,可能大部分是接口数据之间的关系,所以在准备测试数据时,更多的是根据两者间的关系,去准备不同类型的数据。如A 模块会将结果数据传递给B 模块,那么这个时间就应该模拟A 模块产生不同类型数据的过程。常用的方法是边界值和等价类的方法。
3、Q(Quality)
关于测试质量特性的测试数据,需要根据当前被测试特性是属于哪类特性而进行详细的分析,如性能测试过程中,测试用例设计就没有手工测试要求高,所以不能一概而论。当然在工作中对于不同的特性,会有不同的用例方法,而有的方法其实对测试数据几乎是没有要求的,如易用性测试。
所以具体特性应该具体分析。
非正式测试
虽然上面我们有一整套的流程来设计用例,但到目前为止,没有哪种方法可以保证被测试对象能够被全面地测试,所以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——非正式测试。也就是除上面的方法外,其他的测试我们都统称为非正式测试。非正式测试的方法通常包括以下几类:经验值法、探索性测试、特殊值法、错误猜测法。
本章详细介绍了MFQ 测试设计模型的流程,当然整个测试设计过程最核心的步骤就是建模,建模从三个维度进行了详细介绍:M-Mode、F-Function 和Q-Quality。而平常工作中用得最多的是M-Mode 这个维度。在描述M-Mode 维度建模时,详细介绍了PRCDS 建模方法。学习本章时,必须对建模和整个测试设计的流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,这样才能更好地设计用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