性能测试的目的就评估当前系统性能的指标,分析定位解决性能瓶颈,预防规避性能风险。性能分析是为了确定导致性能瓶颈的原因,而调优就是用来解决性能瓶颈。通过某些手段让系统性能得到提高,是性能调优的主要目的。掌握以下步骤就能学会性能测试调优。
步骤一、确定问题
应用程序代码:在通常情况下,很多程序的性能问题都是写出来的,因此对于发现瓶颈的模块,应该首先检查一下代码。
数据库配置:经常引起整个系统运行缓慢,一些诸如大型数据库都是需要DBA进行正确的参数调整才能投产的。
操作系统配置:不合理就可能引起系统瓶颈。
硬件设置:硬盘速度、内存大小等都是容易引起瓶颈的原因,因此这些都是分析的重点。 网络:网络负载过重导致网络冲突和网络延迟。
步骤二、分析问题
当确定了问题之后,我们要明确这个问题影响的是响应时间吞吐量,还是其他问题?是多数用户还是少数用户遇到了问题?如果是少数用户,这几个用户与其它用户的操作有什么不用?系统资源监控的结果是否正常?CPU的使用是否到达极限?I/O 情况如何?问题是否集中在某一类模块中? 是客户端还是服务器出现问题? 系统硬件配置是否够用?实际负载是否超过了系统的负载能力? 是否未对系统进行优化? 通过这些分析及一些与系统相关的问题,可以对系统瓶颈有更深入的了解,进而分析出真正的原因。
步骤三、确定调整目标和解决方案
高系统吞吐量,缩短响应时间,更好地支持并发。
步骤四、测试解决方案
对通过解决方案调优后的系统进行基准测试。(基准测试是指通过设计科学的测试方法、测试工具和测试系统,实现对一类测试对象的某项性能指标进行定量的和可对比的测试)。
步骤五、分析调优结果
系统调优是否达到或者超出了预定目标?系统是整体性能得到了改善,还是以系统某部分性能来解决其他问题。调优是否可以结束了。 最后,如果达到了预期目标,调优工作就基本可以结束了。
步骤六、调优注意事项
在应用系统的设计开发过程中,应始终把性能放在考虑的范围内。
确定清晰明确的性能目标是关键。
必须保证调优后的程序运行正确。
系统的性能更大程度上取决于良好的设计,调优技巧只是一个辅助手段。
调优过程是迭代渐进的过程,每一次调优的结果都要反馈到后续的代码开发中去。
性能调优不能以牺牲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为代价!
今天关于“性能测试调优”的内容就讲完啦,大家喜欢的话记得每天来这里和小编一起学习涨薪技能哦(笔芯)
性能测试线上提升班,零基础入门到精通课程免费学习即扫下方二维码,名师在线辅导!